|
李世俊:钢铁厂商要联手为客户创造价值 发布时间:2009/9/23 9:20:15 源自:中国钢铁新闻网 |
|
钢厂与贸易商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。但多年来,我国钢铁生产企业与贸易企业一直是一对“欢喜冤家”,一场金融风暴更使我们看到了双方关系之脆弱。那么,钢厂与钢贸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定位?钢厂需要贸易商提供哪些服务?贸易商自身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提升?我国钢铁行业今后发展的重点是什么?…… 近日在天津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钢材加工配送工作研讨会上,记者专访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、首席分析师李世俊,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。 ■相互配合很重要 现代物流报:目前国内钢厂都在加大直销力度,这也是中钢协鼓励的一个方向,是否会对流通商产生冲击? 李世俊:直销在国外表现得非常明显,但钢厂和流通商有合理的分工。 比如说吧,日本钢厂自己不干,都给流通商,因为日本是比较特殊的,钢厂在流通商里面也有股份。 而在欧洲,直销是钢厂的拿手好戏,对于核心产品他们需要迅速地从用户那里得到新的信息反馈,付诸研究。 但是对于大宗物资比如建材,还是靠着流通商来做。比如英国钢厂一般都做关键品种如硅钢、汽车板等,其他大宗物资都是通过流通商来做。大宗物资跟关键产品是两回事,它的配套工程跟散户有很大关系,散户的特点就是“快”、销售网络广及有库存。 这对国内钢厂和贸易商来说,是一个怎么定位、参加哪个比赛哪个组的问题,奥运会上踢足球的和打乒乓球的是不会同场竞技的。 所以,钢厂和贸易商相互之间怎么配合很重要。 ■搞物流不是钢厂的强项 现代物流报:您认为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之间应密切配合的依据是什么? 李世俊:现在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钢铁企业在流通领域要追求共赢、互补,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。 钢铁生产企业对关键品种可以搞直供,但是如果搞物流,物流是含什么的?含运输、含金融、含信息,这些东西都不一定是我们钢铁生产企业的强项。 所以钢铁企业一定要注意当前的几个趋势:一个就是要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。解决行业信息扭曲和滞后的方案就是推进电子商务发展,这也是我们物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。 二是产业链上联盟,寻求共赢。除了跟下游用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外,跟营销、商贸企业也有一个共赢问题。钢铁生产企业一定不是去占领物流,而是要进行产业链的延伸。延长产业链,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自身,而应加强与上下游联系,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、中间贸易商结成联盟。如果什么都搞,这样一来,上下游企业集团都面临摊子铺得过大,稳定发展难以保障的问题。而如果结成战略联盟,共同打造一条产业链,各自术业有专攻、效果要好得多。联盟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。 但某些物流环节如加工配送,可以作为钢厂核心竞争力部分的,必须自己去建。但要注意竞合。 ■加工配送非简单销售钢材 现代物流报:现在钢厂、贸易商、下游用户、外资等为了利益都在自己建钢铁物流园或加工配送中心,是否存在过度竞争问题? 李世俊:实际上,钢铁企业通过加工配送公司提供钢材增值服务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。欧洲最高的是英国,他们73%左右的钢材是通过剪切配送中心去做。 但目前行业大规模的,你也建,他也建,一拥而上。这是不符合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的。 我们去英国国家钢铁配送商协会参观,他们基本上是钢厂干直销,而贸易商作加工中心,做钢厂剩下的部分。 最新公布的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中对钢厂和贸易商都提出了新要求:制造业跟商贸企业要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,实施物流再造和服务外包;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要通过功能整合,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,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。 这样就可以促进制造业跟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,专注核心业务,降低物流费用,提高核心竞争力。总体来说是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要形成分工,发展第三方物流。 这个思路对了,但是现在一个大的问题是什么呢?没有专业的中间商。 此外,我们对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功能要有全面的认识。 钢材配送实际上除了加工功能、配送功能、运输功能、质量控制功能、金融功能之外,还有一个市场需求调研功能。英国考尔斯钢材中心曾对来访者说,我们不仅仅是因为简单的销售钢材,而是要建立与小企业沟通的桥梁,并实现对市场的预测。 ■钢铁物流外包仍显缓慢 现代物流报:国内钢厂更多地倾向于自己搞物流,是否跟钢厂的外包意识有关? 李世俊: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提到要发展第三方物流实施物流外包,思路是对的。有一篇文章提到危机中企业的出路问题:危机中企业40%死了,60%活了,其中10%快速发展了。快速发展的都是公司的重心从“产品”过渡到“客户关系”和“解决方案”。这就告诉我们钢厂先“做小”把能外包的就外包,然后再“做大”,形成尖端,这就是突破。 但导致钢厂不外包的原因有两条:一个是包给你,你做不了;第二个,现在各自为战,利益群体都不一样,钢厂和流通商、钢厂与钢厂之间很少有共同的利益。欧洲就不一样,虽然独立,但是有共同的利益。 目前钢铁行业供大于求造成了无序竞争状态,如果这种大环境不变,合作的进度就会慢。 ■流通商亟待提升专业水平 现代物流报:为什么说流通商的能力还达不到要求?请举例说明。 李世俊:例如日本三井物产在中国有一个无锡宝井,它专门做硅钢。硅钢ABD全球采购一共7万吨,它这儿就提供了2万吨。还有专门做汽车用钢品种加工配送的,细分行业及专业化服务能力很强,但中国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。 还有,宝钢为什么把汽车板用钢当做一个大产业来抓呢?因为它不仅仅是产品开发,还是企业技术升级、管理升级的整个动力和抓手。 像这样的产品他都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,汽车板的营销100%都是通过直供,原因就是通过直供能够了解客户的最新的信息。 为此,宝钢定了两个战略措施:凡是战略用户都周交货并实施前期介入,先期介入汽车厂商的新车型研发。如宝钢与国内部分汽车厂商进行模具开发和试制,有效缩短了新车型研发和投产周期。 这些东西是通过中间环节是不好解决的。 钢铁企业不应单纯的提供产品,而是给客户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。所以,一方面,流通商还有待成长,另一方面,双方还应研究怎么配合的问题。 现代物流报:目前各大钢厂在全国跑马圈地,建立加工中心,他们之间是否有合作的趋势? 李世俊:不,现在没有。 现在你看天津市场谁都来了竞争很激烈,马上宝钢到沈阳去了,这表明我们现在都没到一个成熟阶段。未来更多的还是竞争,但趋势是竞合,竞合就是竞争和合作,包括跟用户的合作,跟贸易商的合作,还有钢厂之间的合作。但是现在我们没看到。 没看到的原因是我们现在市场环境不对。市场环境都是供大于求,都是无序,呼呼都上。 行业有序规范竞争的大环境还没组建起来,包括市场的准入机制及退出机制。这个需要国家及政府、企业一起努力。 ■努力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现代物流报:行业要实现和谐发展,钢厂和流通商还需要做哪些工作? 李世俊:钢企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,要把视线从市场供给方移向需求方,从关注、比超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高附加值产品。 比如在品种开发中,不能只等着用户提需求,要看到用户的需求,看得越远,才能把握先机。 如德国蒂森克虏伯的“前期介入”原则,与用户联系的切入点从销售前移到科研开发与战略规则,了解用户明天的需求。 此外,现在钢厂要加强服务意识,“通吃”和“包打天下”的欲望要理性控制,要逐渐往竞合方向努力。但竞合的前提就是能挣钱。 钢铁流通领域的重点是增值服务。因为增值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前提,是追求的目标也是发展的重点。 你如果没有增值本领,就没有生存条件。 |
| ·相关信息 |
|
·7月28日中国进口铁矿海运费 (2025/7/28 0:00:00)
·早报:深圳建筑钢材价格预计小幅趋弱 (2022/11/3 11:38:18)
·8月钢市能否带来惊喜迎接“金九银十”呢! (2014/8/6 9:20:36)
·俄称在多方向发动攻势 乌称打击俄军阵地 (2023/5/14 7:03:12)
·6月1日河钢天津建材上调10-40元/吨 (2020/6/1 10:33:02)
·5月13日承德建龙优钢价格调整信息 (2015/5/13 10:18:10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