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添加收藏
联系我们
首 页 舞钢资讯 现货资源 供求专版 钢厂资讯 企业名录 进入中钢网总站
用户名: 密 码: 用户注册
最新公告: 本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,现招聘销售数名,男女不限,年龄20-30岁,大专及以上学历,熟练办公软件,待遇面议。电话13503756555周总 寺坡钢板公司现因业务发展需要.招聘文员和销售业务。要求:沟通能力比较强,有责任心。有相关工作经验优先。办公地点:寺坡,联系电话:15036885979 我公司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招聘文员5名,业务员若干名,要求熟练操作办公软件,有经验者优先。办公地点:龙湖佳苑 联系电话18738905555 钢板公司现因业务发展需要.招聘文员和销售业务。要求:沟通能力比较强,有责任心。有相关工作经验优先。办公地点:寺坡,联系电话:16696913808 招聘:数控切割工2名,要求有工作经验。工作地点:朱兰产业集聚区,待遇面议,联系人:蔡经理13782430111 钢板公司现因业务发展需要.招聘文员2名,销售业务数名,能熟练操作电脑,有工作经验者优先,办公地点:舞钢市李辉庄 联系电话:15837556388  舞钢钢板公司诚聘销售精英5名,业务助理2名,财务助理2名,男女不限,高薪,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渠道者优先。待遇可面谈。要求:较强的沟通能力,普通话标准,有责任心。联系电话:13781830956 15038855032 招聘,钢板业务维护员1名,无经验者勿扰。男女不限,周六日双休。办公地点,秀甲中原,联系电话:15036885979
  • 求购信息
  • 推荐会员
  • 实用工具

  • 钢铁煤炭业去产能或影响180万职工工作岗位

    发布时间:2016/7/4 9:28:33 源自:人民日报

 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“三去一降一补”五大任务,去产能居首位。

    根据规划,我国拟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—1.5亿吨;用3至5年时间,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、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。初步测算,这将影响钢铁行业50万职工和煤炭行业130万职工的工作岗位。再算上水泥、玻璃、电解铝、船舶等行业,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不小。

    人往哪里去

    内部分流、转岗就业创业、内部退养、托底安置,4种渠道妥善分流人员

    赶在2016年春节前,浙江杭钢基本完成了半山钢铁基地关停后1.2万名员工的分流安置工作。

    在杭钢公布的职工安置方案中,摆在分流人员面前的选项多达12个,包括集团内安置、省市属国有控股企业就业安置、自主创业、内部退养等。不同的安置渠道,在经济利益上有不同的政策相配套,最后大体平衡。

    人往哪里去,被视为去产能最难的环节。尽管地处经济发达、岗位充裕的浙江,杭钢在半年时间内平稳分流上万人,仍属不易。今年下半年,去产能、处置僵尸企业将进入攻坚阶段。更多的去产能企业员工在不安中观望:何处安置?流向哪里?会不会下岗?

    围绕保证企业富余人员转岗不下岗、转业不失业等目标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公布“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”的总体安排,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四大类分流通道。

    “内部分流”排在首位,引导企业自我吸纳、不把员工推向社会。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解释说,国 家将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场地、设施和技术,通过转型转产、多种经营、主辅分离、培训转岗等方式,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。工艺技术较为先进、市场前景较好但 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,国家支持其与职工展开协商,采取协商薪酬、灵活工时等手段稳定现有岗位。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,可获得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的稳岗补 贴。

    “转岗就业创业”是重要渠道。人社部要求,对拟分流职工的钢铁、煤炭企业,要提前摸清底数,制 订好再就业帮扶计划,其中拟分流安置人员在100人以上的,要举办专场招聘活动。对依法与企业解除、终止劳动合同的失业人员,及时办理失业登记,免费提供 就业指导等服务。对失业人员和长期停产职工,将普遍开展转岗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并给予职业培训补贴。有创业意愿的人员,将获得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。

    “内部退养”则为大龄分流人员解除后顾之忧。根据人社部等部门的政策意见,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 年之内,再就业有困难的,在职工自愿选择、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,可实行内部退养。由企业发放生活费,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,个人缴费部分 由职工继续缴纳,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。

    最后还有“托底安置”。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,各地将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,提供兜底帮扶。

    再就业难在哪儿

    “以矿兴城”“以钢兴城”的地区就业门路窄,人员分流难度大

    再就业不容易。

    韩保科是河北邢台人,两年前所在的玻璃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行动中关门,年近四十的他开始重新找 工作。参加了多场招聘会,韩保科还是干回玻璃老本行,只不过这是一家艺术玻璃加工企业。新岗位能存在多久?他心里没底,但是在当地,建材、钢铁是主要行 业,想找新兴行业的新岗位不那么容易。

    随着去产能任务的推进,人员安置分流的难度不断加大。一方面企业通过内部转岗转产来安置员工的 空间在变小,另一方面企业中有能力自谋职业的职工大多已主动寻找出路,留下的是就业难度大、竞争力弱的职工。据有关专家对河北等部分省份的调查显示,受影 响的职工有3个特点。其一,平均年龄偏大,40岁以上的占受调查企业的45%。其二,文化水平相对较低,技能单一,中学及以下学历的占70%。其三,工龄 长。调查企业中,10年以上工龄的职工占全部职工的40%以上。通常情况下,在一家企业工作的时间越长,职工越不愿意离开企业,转岗就业难度越大。

    在经济比较发达、第三产业占比高的东部沿海地区,即使是“4050”人员,毕竟有岗位可供选择。最难的是那些“以矿兴城”“以钢兴城”的地区,腾挪空间极为有限。

    “资源型和单一产业城市(地区)的职工安置问题是最突出的。这些地区在去产能过程中下岗失业的职工多、就业门路窄,人向何处去的难题亟须破解。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燕斌说。

    刘燕斌认为,对钢铁、煤炭过剩产能企业比较集中、就业门路窄的地区及资源枯竭地区、独立工矿 区,可以开展跨地区就业信息对接和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。更重要的是加快转型,发展当地新的替代产业,特别是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崛起。国家已明确,下一步将 培育适应钢铁、煤炭行业职工特点的创业创新载体,把返乡创业试点范围扩大到矿区,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投入。这些措施有望增加岗位供给,让去产能分流员工顺利 转岗。

    “关键是守住底线,提供兜底保障。”刘燕斌表示,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,政府 在鼓励企业稳岗的同时,要允许企业在法律范围内调配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项要素资源。特别是地方政府,不能由于担心本地GDP受到影响等因素而不愿痛下决心 去产能。政府的职责主要是“托底”。国家目前确定的4类渠道中,“允许内部退养”和“公益性岗位帮扶”就是托底的暖心之举。如果这些帮扶措施能够细化到 位、落到实处并有充足的资金配合,将最大程度减轻分流职工的阵痛。

    就业会不会“伤筋动骨”

   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,结构不断优化使“去产能”和“稳就业”可以兼顾

    去产能,有人担心会像上世纪90年代末那样出现较多下岗人员。此轮去产能会不会导致规模性失 业?“在部分资源型城市和产业相对单一地区,去产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潜在的规模性失业风险,值得高度重视。但这种潜在风险是可防可控的,并且可以通过转 方式、调结构,化风险为生机。”刘燕斌认为。

    首先,去产能不是一步到位,而是3—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动态调整过程。这样,有利于有关行业、地区根据实际情况,把握去产能的力度和节奏,分散职工下岗失业的风险,妥善安置受影响的职工。

    其次,去产能不是一刀切。《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对于过剩产能要“消化一批、转移一批、整合一批、淘汰一批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对受影响职工也将相应采取多种渠道、多种方式分流安置,化解风险。

    第三,做好职工安置是化解产能的优先目标。国家有关政策明确强调,安置计划不完善、资金保障不 到位以及未经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的职工安置方案,不得实施。这就为防控受影响职工规模性失业风险提供了重要保障。同时,国家安排了1000亿元奖补 资金,主要用于钢铁煤炭企业受影响职工的安置。这将对保障相关职工的基本生活、促进其再就业发挥重要的兜底作用。

    “就业总体保持稳定,这一经济发展的目标更不会因为去产能而受到明显影响。”刘燕斌说。

    数据显示,1—5月,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77万人,完成全年1000万人新增就业任务的五成 多,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.04%,处于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状态。4月份11省市月度就业调查数据显示,多数监测省份企业用工人数有所增加,就 业结构继续呈现从第一、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。

    “去产能对就业的影响要高度重视,谨慎操作。同时我们要看到,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劳 动力市场正进入深度调整之中。”刘燕斌说。总体判断,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,我国具备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条件。我国经济潜力足、韧性强、回旋余地 大,有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,这将为就业总体稳定提供坚实基础。随着转方式、调结构进程加快,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、民营经济、小微企业等将进一步蓬勃发 展,有望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。近3年,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占比每年提高约两个百分点,预计到“十三五”末吸纳就业占比将超过50%。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使 兼顾“去产能”和“稳就业”拥有更多的回旋余地。从去产能先行一步的地方实践看,分流职工多数在服务业中找到新工作。此外,从市场供求关系看,我国经济增 长走势与新增劳动力增长走势同向,有助于市场供求平衡,缓解就业总量压力,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、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臻完善,也为促进就业、保障民生、兜住底 线提供了可靠保障。

    ·相关信息
    关于我们 - 服务项目 - 联系我们
    Copyright © 2005 - 2012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全国咨询/投诉电话: 400-700-8508 13015501620 豫ICP备2021034665号

  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6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