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未来挽救钢市的重器,只有他! 发布时间:2025/9/30 15:11:00 源自:中钢网资讯研究院 |
|
大国重器,东风5C,打击范围,覆盖全球。那挽救我们钢铁行业的重器,又是谁呢?我认为只有他,深度精准的反内卷。 什么是反内卷?为什么要反内卷? 先说第一问题,世界上每生产10块钱的产品,就有3块钱来自中国。中国工业规模越来越大,产品越卖越多,价格却越来越便宜,很多厂子赔钱了还不停工。这就是内卷,它的本质是,投入在增加,规模在扩大,利润在减少,甚至亏损。 看到这,不少人的第一反应,越卷越好,越卷商品越便宜。这对咱老百姓不是好事吗?国家为什么要去治理呢?这就是我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。为什么要反内卷? 如果是技术创新了,或者提高生产效率了,这个带来的低价是正向的,当然是好事。但实际并不是这么回事。做一个杯子,成本就要10块,这个老板只卖9块。为啥亏着卖?只为了拖死其他卖杯子的,低价也许会占领更多的市场。 而这次,国家出手反内卷,不是为了解决个人的问题、也不是为了解决一两个企业、一两个行业的问题,而是为了解决整个经济的问题。 反内卷,不是为了反低价,而是为了反通缩。那到底啥是通缩?简单说,就是物价出现了普遍持续的下跌。东西越来越便宜了。随着东西变得便宜,整个社会都会产生“未来,东西会越来越便宜”的预期,杯子彻底卖不出去了。工厂只好继续降价,大家更不买了。最后工厂的产品大量积压、没有利润,只好裁员降薪。结果大家工资越来越低,收入越来越少,越来越少的人买杯子,王老板的杯子就更卖不出去。一个恶性循环,就此形成。 消费低迷 → 价格下跌 → 企业亏损 → 员工失业/降薪 → 消费更低迷 → 价格继续下跌…… 一旦掉进这个循环,单靠市场自己几乎无法挣脱。你到任何一个商场里看看,都是各式各样的杯子,杯子太多了。但必须得有人把它买走用掉,才能完成交易,生产才有价值,利润才能分配,经济才会转动。这也是通缩,比起历史时期,在今天尤为可怕的原因。 现在知道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反内卷,把它提升到如此的高度,而且要下决心去反内卷了吧。 钢铁行业卷吗?如何治理钢铁行业反内卷? 先看数据:2023 年粗钢产能 11.08 亿吨,需求却只有 9.5 亿吨,多出来的 1.5 亿吨产能,全靠 “低价甩卖” 消化。螺纹钢价格跌到 3200 元 / 吨,某中型钢厂财报显示,卖一吨钢只赚 12 块 —— 还不够买杯奶茶,不如把钱存银行吃利息。更惨的是 “互相拆台”:一边亏损一边干,有的企业为抢订单甚至垫资生产,现金流绷得比弦还紧。一句话,低价无序竞争把整个行业拖进泥坑。 在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时候,去产能是放在首要位置,当时的最高指示是六个字:三去一降一补。去产能、去库存,去杠杆,降成本,补短板。在最高指示下,后续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中,有着极为清晰的去产能指标。钢铁行业5年减产1-1.5亿吨,煤炭行业5年减产5亿吨。 我们钢铁反内卷政策没 “一刀切”,但招招精准。反内卷相比于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,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,就是避免过度强调减产和去产能。今年政策出手超克制,没走 2016 年 硬砍产能的老路,反而像给行业装了 “导航仪”: 1、中央财经委:明确 “坚决遏制低价无序竞争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”—— 不逼企业 “关炉子”,但让低效产能 “自然退休”; 2、工信部:不设硬性减产指标,聚焦工业增加值提升与新技术应用—— 引导企业从 “拼产量” 转向 “拼技术”; 3、行业自律:中钢协推 “三定三不要” 公约 —— 定合理价、定好服务、定长期合作,不要低价抢单、不要以次充好、不要短期投机,直接刹住 “歪风”。 反内卷,让钢铁业站得更高,走得更远 说到底,反内卷不是让钢铁业躺平,是逼着行业站起来跑对方向。从 “拼刺刀” 到 “拼技术”,从 “内耗” 到 “出海”,未来的钢市不会是过山车,而是稳中有升的慢牛。反内卷,不是为了保护某个企业,更不是不让你过好日子,而是为了保住那份,对未来的信心。 信心,比黄金更重要。相信在不远的未来,中国钢铁不再是产量第一的代名词,而是高端、创新、有竞争力的世界标杆 —— 这才是反内卷最牛的长远价值! |
| ·相关信息 |
|
·7月28日中国进口铁矿海运费 (2025/7/28 0:00:00)
·早报:深圳建筑钢材价格预计小幅趋弱 (2022/11/3 11:38:18)
·8月钢市能否带来惊喜迎接“金九银十”呢! (2014/8/6 9:20:36)
·俄称在多方向发动攻势 乌称打击俄军阵地 (2023/5/14 7:03:12)
·6月1日河钢天津建材上调10-40元/吨 (2020/6/1 10:33:02)
·5月13日承德建龙优钢价格调整信息 (2015/5/13 10:18:10)
|